为企业提供从品牌营销官网定制到推广引流获客,从网络营销策划到执行落地的完整建设方案,让企业的网络营销业绩实现新增长。

【组织部长话人才】青海西宁:打造青藏高原人才集聚地

发布时间: 2024/5/25 11:52:16

青海西宁:打造青藏高原人才集聚地

黄城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教育、医疗中心,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产业‘四地’上的中心城市、稳疆固藏战略要地上的中心城市、承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中心城市、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定位,不断强化人才政策顶层设计,积极拓展人才引育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聚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走在前作表率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图片图为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体育中心风貌   西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创设“凤栖夏都”工作品牌,铸造聚才“高地”
顶层设计是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哪里的政策优、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健全运行机制,凝聚合力铸造“凤栖夏都”工作品牌,推动引才聚才质效明显提升。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制定政策”与“整合力量”有机贯通起来,不断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部门“牵”得住、职能部门“合”得来、社会力量“参”得进。目前,西宁集聚了全省90%的科研机构、45%的市场主体,人才总量突破17万人,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凸显。

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出台《西宁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西宁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西宁市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标准》等多项措施办法,为加快打造青藏高原高水平人才集聚地确立“时间表”“路线图”。

本土人才培养、域外人才引进是人才工作的“鸟之两翼”,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出台《西宁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试行)》,深入实施“夏都菁英”行动计划,下大力气引进各类紧缺人才,支持250余名个人(团队)步入“项目+”快车道,着力补齐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的短板。同时,积极探索“专题+一线+项目”本土育才模式,全方位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推动形成向外求才与对内育才相得益彰的工作格局。

立足西宁自然禀赋和优势潜力,着眼于为加快推进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赋能增效,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有效依托全省 “昆仑英才”行动计划持续扩大“高端方阵”规模,累计入选高层次人才及团队228个,以人才集聚效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23年全市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717.4亿元,同比增长3.3%。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创新挑战赛,签约合作项目124项,涉及资金达5.44亿元,推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

纵观人才发展趋势,我们将强化系统思维和整体作战意识,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惠才”“产业聚才”“平台育才”机制,释放更多的人才红利。

打造“借梯登高”引智模式,形成用才“洼地”
只有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发挥人才“移动朋友圈”作用,才能聚变式释放人才资源效能。面对人才产出率较低的现实困境,我们始终坚持跳出青海看西宁、放眼全国看西宁,进一步转变引才观念,坚持“点面结合”,既支持个体引进,又鼓励团队“作战”,大力倡导“组团式”“家庭式”人才服务活动,让更多优势资源汇集西宁,为“五个中心城市”建设赋能。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推进西宁植物园建设等重大任务,打破常规工作思路,把“引人才”与“引专业”结合起来,从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专业型干部人才开展挂职服务,不断深化“政所合作”。

积极挖掘江苏南京对口帮扶西宁“宁宁协作”潜力,持续深化两地东西部协作内涵,打造“南京百名专家百名博士百名企业家进西宁行动”示范项目,柔性引进医疗卫生、国企、农文旅等领域专家人才500余人次来宁服务,不断汇聚“南京力量”。全职引进南京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组团式”来宁挂职服务,带动全市基本医疗服务及部分城区基础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高。同时,注重延伸拓展,在原有两县一区对口协作基础上,将专技人才选派范围扩大至4个主城区,实现从“结对帮扶”向“全域协作”转变。

打通“近邻”人才工作廊道,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着眼于促进人才深入交流交融,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出台《西宁—海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方案》,通过建立人才一体化共用、环境一体化共享机制,在助力两市协同发展,打造人才“活水共用”上迈出了新步伐。

我们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借助各类援宁资源,构建人才快速流动通道,聚焦城市发展需求精准引才,做优做强“宁宁协作”品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人才聚集西宁,项目落地西宁,成果在西宁转化。

营造“近悦远来”发展环境,做优留才“驻地”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物质激励不占优势,但可以用精神凝聚人才、用事业平台吸引人才。我们通过全方位优化人才生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不断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环境。

始终坚持“待遇善养人才”与“情怀滋养人才”并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行,健全人才关怀机制,以上率下、分层分类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积极畅通人才建言资政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困难诉求,让专家人才在党的关心关怀中激发工作热情。

不断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健全人才关爱措施,加大“一人一策”实施力度,制定出台《西宁市关心关爱援宁人才的若干措施2.0版》,开辟“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组织开展慰问后方家属活动,统筹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托入学等后顾之忧,妥善解决援青干部人才住房保障需求,组织援宁干部人才开展市情调研考察等活动,助力他们更快更好融入西宁。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隆重表彰挂职期满援宁干部人才,勉励干部人才一如既往关注、帮助、支持西宁发展。积极打造人才专属节日,举办以“才聚湟水之畔,筑梦夏都西宁”为主题的“西宁人才周”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引才、敬才、用才活动,以城市的高规格礼遇和最大诚意营造识才爱才重才浓厚氛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将聚焦“五个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奋力打造青藏高原人才集聚地,加速形成“西宁成就人才,人才成就西宁”的生动景象。

(作者为青海省西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Copyright©苏州涵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51010502010646号    苏ICP备2021034020号-4     联系人: 夏先生 18914047603(微信同号)      地址: 苏州市相城区繁花中心写字楼A座东楼1702-17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