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提供从品牌营销官网定制到推广引流获客,从网络营销策划到执行落地的完整建设方案,让企业的网络营销业绩实现新增长。

福建南平:加强校地合作 做活人才文章

发布时间: 2024/5/19 8:24:58

福建南平:加强校地合作 做活人才文章 

福建省南平市委人才办

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北山区,近年来,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偏少、高层次人才成长空间较小、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的实际,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优势,用好柔性引才政策,通过畅通渠道、常态互动、链接资源等形式,将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南平的创新发展优势。2022年以来,南平市与北大、清华等28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地领导互访62次,达成合作项目373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百亿元。

主要做法


建立合作机制,畅通对接渠道

系统谋划推动。组织部门积极发挥人才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一位厅级领导牵头、一个市直部门联系一所重点高校、每半年会商一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听取一次汇报的“五个一”机制,闭环推动校地合作工作落实。用好高层次人才、乡贤等人才资源,发挥商会、校友会等联系纽带作用,打通校地合作渠道。

多方聚力联动。将校地合作列入每年人才工作要点,作为市委人才领导小组会议专门述职内容,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责任,推动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按照职能部门业务与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相近、项目对接基础较好的原则,明确市直单位“一对一”联系重点高校,做好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信息互通互享。

示范引领带动。市领导每年带领市直部门和10个县(市、区)委组织部长,深入高校洽谈合作事宜,推动各地各部门以小分队的形式,赴高校进行专项对接合作。市领导定期牵头召开校地合作会商会议,听取校地合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创新沟通载体,保持常态互动

主动走出去。连续7年组团开展“人才·南平校园行”活动,通过校地领导座谈、现场人才招聘、项目合作签约等形式,走进高校主动出击引才,拜会南平籍专家学者,面对面开展合作洽谈,有效解决县(市、区)或单个部门因层级、体量等因素难与高校对接的问题,形成引才聚才的“海潮效应”。

联合育人才。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定培、行业委培、精准施培”机制,补足数字经济、医疗、教育等专业人才短板。委托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定向培养教育、医学人才1398名;推动巨电集团、永晶科技等重点企业与福建技师学院、武夷学院等院校共建企业人才专班,“订单式”培养产业人才3.9万名;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合作培训高级经营管理、数字经济、规划建设等方面急缺人才3800余名。

诚意请进来。改变单一交流形式,通过高规格举办“才聚武夷”人才峰会,将高校人才整体汇集到南平来,形成“1+1>2”的集聚效应。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举办人才峰会,邀请100余名国内顶尖院士专家、高校领导、优秀人才代表齐聚南平,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等8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发布8个最高榜额4800万元的“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推动高校人才科技成果与市域发展有效匹配。

强化协同配合,链接校地资源

打造“大平台”。围绕绿色优势产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蒋剑春等一批高端人才,推动高校与企业以地方产业链对接高校学科链、以地方创新链对接高校人才链,“靶向”促进人才、项目、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系统集成。

嫁接“新技术”。以落实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打破本地企业、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壁垒,联合攻关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难题。如,对接成功导入东华大学等技术力量,有效破解0.8旦尼尔ES纤维的技术瓶颈,“无中生有”打造百亿级别的医卫先进功能纤维产业园。

赋能“显成效”。围绕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主动谋划对接合作点,发布《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和《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进一步揭示茶与水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健康养生功能,推动头部企业华润怡宝、银河水业等12家水产业链项目落地南平,“武夷岩茶”连续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

取得的成效


人才队伍加速汇集

近5年来,累计从高校招聘引进各类各层次优秀人才2.7万余名。2022年以来,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8个、博士硕士590人、高级职称4300人,紧缺急需人才力量得到有效补充,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发挥科技特派员策源地优势,首创13家重点产业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福州大学氟新材料创新研究院、华侨大学竹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7家科技人才平台载体,校企联合“兵团式作战”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022年以来,累计促进达成合作项目323项,帮助技术攻坚452个。

产业优势加快凸显

依托校地合作机制,取得“对接一个高校,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促成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助力南平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如,圣农发展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圣泽901”白羽肉鸡品种,打破欧美国家种源技术垄断,成功打造圣农白羽肉鸡千亿产业集群;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赛迪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地,已集聚了等12家“双碳”新兴企业,吸引集聚了“双碳”领域优秀人才46人,短短2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国“双碳”发展的排头兵。

经验启示


合作机制关键在于“长效”

完善的校地合作机制,重点在于推动形成更加紧密、高效的常态化联系。在制度设计上,要注重上下贯通、系统集成、闭环推进,既要建立领导层面的定期互访机制,也要推动职能部门的常态互通机制,并制定鼓励校地合作的奖励和支持政策,推动校地合作从顶层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要注重发挥地方、高校、企业等多方作用和资源,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引导、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唤醒企业主体意识,持续做大校地合作的“朋友圈”。

合作内容关键在于“精准”

提升校地合作的实效,重点在于将地方发展需求与高校专业特长进行精准匹配。要围绕地方战略布局和中心工作,聚焦产业需求和民生短板,与高校人才技术精准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使专业人才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得到更加充分释放。

合作形式关键在于“互动”

创新校地合作形式,重点在于汇聚科技、人才资源要素,打造产学研转化平台和人才培养引进平台,促进地方和高校实现互惠互利。以人才峰会等论坛形式,以会引才聚才,邀请高校人才主动走进地方,打造一批产业研究院等平台载体,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又为企业发展赋能;以人才校园行等活动,组织地方企事业单位走入高校,组团式开展大规模校园招聘,既促进毕业生就业又为地方补充人才资源。




Copyright©苏州涵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51010502010646号    苏ICP备2021034020号-4     联系人: 夏先生 18914047603(微信同号)      地址: 苏州市相城区繁花中心写字楼A座东楼1702-17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