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提供从品牌营销官网定制到推广引流获客,从网络营销策划到执行落地的完整建设方案,让企业的网络营销业绩实现新增长。

建设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

发布时间: 2024/6/10 6:37:18

培养高质量产业技能人才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的牵挂。从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到指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亟需建设一支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


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走深走实,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广大产业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如,技能人才结构不平衡,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1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达到3.11,即3个多岗位才有1个符合条件的求职者。产业技能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产业工人平均年龄38.29岁,整体队伍偏老龄化,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高端新兴产业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主要是由于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迭代加速,教育布局滞后于行业发展,导致新兴产业技能人才供给“捉襟见肘”。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技能人才大军。


创新驱动呼唤创新型产业技能人才。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过去单纯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强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特别是注重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创新链条每个阶段的活动都需要技能人才的参与。以江苏为例,根据江苏省总工会数据,截至 2022 年底,全省前三发明人为一线职工的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占企业为第一专利权人的比例分别为 46.1%、43.2%和 50.6%。可见,广大技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创新型产业技能人才储备,引导产业技能人才聚焦一线生产实践进行技术突破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数字技术新要素呼唤数字型产业人才。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升。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劳动成为继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之后新的劳动形态,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当数据成为劳动对象、算法成为劳动工具,劳动者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能够操作、控制、维护数字技术和设备,这是成为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劳动者的必备素质。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41.5%,2025年有望达到70.8万亿元。要释放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增长潜能,必须大力培养数字型产业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劳动主体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从而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新动能呼唤应用型产业技能人才。“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无关论”是目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的认识误区。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国超2亿的产业技能人才,近八成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对产业技能人才自身的“转型升级”,要大力培养更多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智能工具的技能型、应用型产业技能人才,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着力链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打通技术突破和创造发明“最后一公里”。


新兴产业新赛道呼唤工匠型产业技能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需要一大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大国工匠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四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每一个产业都需要有高技能人才作为基础支撑,更需要以孙景南、郑志明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们用一流技术不断实现中国制造的“新高度”,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


打造新型产业技能人才大军


打造新型产业技能人才队伍,是把握新质生产力形成规律、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之举,也是新征程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建功立业的固本之策。要以深化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加强政策实施协同,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合力打造一支创新型、数字型、应用型、工匠型产业技能人才大军。


坚持教育为本,优化育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紧密对接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研判人才需求,提高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要的匹配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增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培养造就更多应用型、数字型产业技能人才。


完善创新体系,畅通产才融合渠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制度。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一体化技术转移中心,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健全要素分配,营造用才良好生态。完善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大力推行技术入股、能级薪酬协商等激励政策,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加强劳模和工匠选树宣传,落实劳模(工匠)等荣誉津贴,推动更多劳模工匠竞相涌现。全方位、立体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Copyright©苏州涵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51010502010646号    苏ICP备2021034020号-4     联系人: 夏先生 18914047603(微信同号)      地址: 苏州市相城区繁花中心写字楼A座东楼1702-1703室